
命题
可判断真假的陈述.
比如1+2=3,2+3=6.
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和”你好.”不是命题.
“这句话是假的.”也不是命题.
命题的复合
可以使用与,或,非
非(not)
为真当且仅当为真
与(and)
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.
或(or)
为真当且仅当中至少一个为真.
也可以说,为假当且仅当均为假.
蕴含(implies)
为真当且仅当:
为假,或为真.
等价于.
“蕴含”和”如果,那么”陈述等价.
等价(iff)
当且仅当p与q同真假.
“p等价于q”也可说,“p当且仅当q”.
异或(xor)
当且仅当p与q真假值不同.
显然
等价于
等价于
运算律
最重要的是德摩根律和分配律.
-
德摩根律:
- 等价于
- 等价于
-
分配律:
- 等价于.
- 等价于.
谓词(predicate)
相当于从某集合到布尔变量的函数 真假取决于给出的自变量取值.
比如""是一个谓词.真假取决于n的取值.当时为真.
量词(quantifier)
全称量词(universal quantifier)
(forall),表示”对所有的”,“对于任意”.
特称量词/存在量词(existential quantifier)
(exist),表示”存在""至少一个""存在某个”.
量词作为对谓词的限制,可以与谓词组成命题.
一个命题可以有多个量词,而往往只有一个谓词(当然,这个谓词可以是由多个谓词通过逻辑运算复合而成的).
举个例子,
即为一个命题(哥德巴赫猜想),这个命题有3个量词一个谓词,其中一个量词由两个命题复合而成.
量词的顺序很重要.上面这个命题和
不等价.前者说的是所有的偶数都由某组质数(可能不同)p,q相加得到. 后者说的是所有的偶数都由相同的一组质数p,q相加得到,显然为假.
论域(domain of discourse)
研究某领域的问题时默认的讨论范围,可以省略. 比如说在讨论数论问题时往往可以默认讨论范围为自然数或整数.可以省略成.
复杂命题的否定
改变量词,否定谓词.
的否定为
有效性(validity)
若一个命题始终为真,则称其为有效的. 比如
无论p为真或假,该命题都为真. 上述命题也叫做重言式. 有效性的概念也可推广至谓词.若一个谓词p(n)在n的任何可能取值下都为真,则称谓词p(n)有效(valid).
可满足性(satisfiability)
若一个命题在某取值下为真,则称其为可满足的.
在p为真,q为假时命题为真,故该命题是可满足的(satisfiable). 可满足性的概念也可推广至谓词.若一个谓词p(n)在n的某一取值下为真,则称谓词p(n)是可满足的.
判断一个命题/谓词的可满足性的过程称为SAT. SAT是一个重要课题,当变量数增大时,往往需要指数级别的复杂度.虽然对于部分特殊的SAT问题有多项式复杂度的解,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对于所有SAT问题都能或不能得到多项式复杂度的解(P/NP问题).
证明方法
公理
在某个科学理论中,我们会假定某些命题为真,称为公理,然后再通过公理来证明其他定理. 比如说在现代数学中很重要的ZFC公理,平面集合中的欧几里得公理体系等.没有公理,科学理论本身将没有意义.
一个良好的公理体系的性质:
- 相容性(一致性):在同一个公理体系中推导出来的所有命题必须同真或同假(比如说有这些公理,如果由可以证明某个命题q为真,由可以证明q为假,那么这个公理体系就是不满足一致性的)
- 独立性:公理系统中的每一条公理都不能通过其他公理推导出来,确保公理之间没有冗余
- 完备性:公理体系能够判定论域内的所有命题
其中相容性是必要的(否则该公理体系将没有意义),独立性是重要的(但不是必须的),而完备性对于很多论域来说甚至是无法做到的(见哥德尔不完备定理)
逻辑证明
也叫三段论推理.为大前提,为小前提.
NOTE一些等价形式
(即原命题等价于其逆否命题)
分类讨论(proof by cases)
这个很简单.
例一个6人的团体中,要么包含一个3人均互相认识的团体,要么包含一个3人互相均不认识的团体.
证明先研究6人中的某人x,与剩下5个人的认识情况只能是下列两者中的一个:
- 另外5人中至少3人认识x
- 另外5人中至少3人不认识x
研究第一种情况,即另外5人中至少3人认识x,研究其中3人:
- 3人间至少有一对a,b互相认识,这时a,b,x构成均互相认识的团体.
- 3人a, b, c间均不互相认识,这时a, b, c构成互相均不认识的团体
研究第二种情况,即另外5人中至少3人不认识x,考虑其中3人:
- 3人间至少有一对a,b互相不认识,这时a,b,x构成互相均不认识的团体.
- 3人a, b, c间均互相认识,这时a, b, c构成互相均认识的团体.
讨论完所有情况发现所有情况都要么包含一个3人均互相认识的团体,要么包含一个3人互相均不认识的团体.原命题成立.Q.E.D.
假定p为真
这个没什么好说的,假定p为真,推出q则证明完毕.
证明逆否命题
假定q为假,推出p为假则其逆否命题为真.
证明等价
互相推导
屋檐了
建立等价推导链
从p推出q的过程中如果每一句均可逆(均为等价过程),则p与最后的结论也等价.
反证法
本质:观察的真值表时发现为假时也一定为假,所以说只要能从推出任何假命题(自我矛盾的命题),即可证明q为真.
集合(set)
将一些元素放在一起组成的群体.满足:
- 无序性
- 确定性:任何东西,要么在这个集合里,要么不在这个集合里.
- 互异性:集合里的元素不重复. 高中都学过,这里不赘述
集合的基数\势(Cardinality)
集合的元素个数,通常用或者表示.
幂集(the power set)
集合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. 集合的幂集记作或,容易注意到
序列(sequence)
某些元素有序排列组成的群体,可重复,有序. 组成的序列记作 用表示空序列.
笛卡尔积/叉积(cross product)
假如 那么.
集合的描述
如
罗素悖论
对于任意一个集合A,A要么是自身的元素,即A∈A;A要么不是自身的元素,即A∉A。根据康托尔集合论的概括原则,可将所有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构成一个集合S1,即S1={x
ZFC公理体系以下为ZF公理,分别是ZF1到ZF9,注意ZF公理中唯一的对象是集合,集合的元素也是集合.
- 外延公理:一个集合完全由元素决定,若两个集合含有相同的元素,则两个集合相等.
- 空集合存在公理: 存在空集,即没有元素的集合.
- 无序对公理:对于集合,,存在某个集合使得仅有作为其元素.
- 并集公理:任给一集合W,我们可以把W的元素的元素汇集到一起,组成一个新集合.
- 幂集公理:对于任意集合,存在,且也是一个集合.
- 无穷公理:存在一个集合,它有无穷多元素.
- 分离公理:对于任意集合和对元素有定义的谓词, 存在集合.
- 替换公理:对于函数,若其定义域被限定在集合中,则存在某集合,使得的值域可被限定在中.
- 正则公理:任何集合的元素都具有最小性质.其传递闭包上不存在无穷降链.比如,不允许出现X属于X的情况.
以下为选择公理(AC).ZF公理加上选择公理就成为ZFC公理.
- 选择公理:集合族上的任意笛卡尔积非空.
(一般认为ZF公理中可以不包含ZF2,ZF2可由其他公理导出)
归纳法(induction)
良序原理(the well order principle)
自然数集的任一非空子集中必然有最小元素. 这可以推导出:任何有理数的分数形式必有最简形式.
数学归纳法证明
比如说,要证明,有如下步骤:
- 证明
- 证明
错误的数学归纳法证明
此处证明”世界上的所有马拥有同一颜色”.
证明
- 定义”任意n只马拥有同一颜色”
- 显然时,1只马本身拥有同一颜色,即成立.
- 对于任意n,若成立,那么马这n只马拥有同一颜色, 即的颜色=的颜色.
- 考虑这n只马也拥有同一颜色, 则的颜色=的颜色.
- 即H_1, H_2, … , H_n, H_{n+1}拥有同一颜色.
- 综上我们证明了任意多只马拥有同一颜色.
这个证明的问题在于不能推出,因为此时为空.
不变量
见视频6.042J(3),从14:23到56:15.
强归纳法
比如说,要证明,有如下步骤:
- 证明
- 证明
示例见视频6.042J(3),从1:02:44到最后
猜出S(n)的通项是很关键的.归纳结构(structural induction)
递归数据类型
一个递归数据类型应当包含:
- 一个不由递归定义的基本情况.
- 递归定义的其他情况.
例比如,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类型”括号字符串”,仅由]和[组成:
- 空串是一个”括号字符串”
- 如果s和t是”括号字符串”,那么[s]t是一个”括号字符串”
同样地,可以定义一个”算术表达式”:
- 变量x是一个表达式; 对于任何自然数a,其阿拉伯数字表示是一个表达式.
- 若e,f是表达式,则(e+f)是表达式;(e*f)是表达式;-(e)是表达式.
递归数据类型上的归纳证明
比如要证明对于某个递归数据类型,, 为真:
- 证明基础情况下p(x)为真
- 的组成元素为,假定为真,证明为真.
递归函数
一个递归函数应当包含:
- 基础情况
- 能够最终归结于基础情况的递归式 这里不再赘述.
这门课中的数论内容比较简单,我会单独开一章来学习初等数论的相关知识.